近日,教育部召开“双减”试点工作推进会,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明确提出四个新的管理要求,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“双减”成果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。这四个新要求具体如下:
第一,强化培训内容规范管理。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,严禁超纲教学、提前教学,确保培训内容与学校教育相衔接,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。
第二,加强培训机构资质审核与动态监管。要求对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、师资水平、收费标准等进行全面核查,建立黑名单制度,对违规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,并实行动态跟踪监管,防止问题反弹。
第三,推动培训服务转型与质量提升。鼓励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、兴趣培养方向转型,支持开发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,同时加强师资培训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。
第四,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。要求学校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,加强沟通协作,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,理性选择培训服务,避免盲目跟风,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。
教育部强调,各地要结合实际,细化落实措施,确保四个新要求落地见效,持续推动“双减”工作向纵深发展,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。